2024年,全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56.7亿元,增长20.7%,总值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位。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85.1亿元,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9亿元,同比增长5.5%。
一、对外开放加力提效。开放平台持续升级,挂牌成立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济源联动创新区,形成“云签发”平台全面推广等5项特色经验和案例。指导经开区全力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开放通道持续拓展,打通济源—连云港铁海双向班列新通道,铁海联运累计11966标箱,货物总量超30万吨,通关时间及成本大幅缩减。济源首单TIR运输出口货物顺利出境,实现全程一次申报、一车到底、一证直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落实营商环境“1+3”综合配套改革国际化方案,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服务机制,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帮办服务280余项,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诉求10余项。
二、招商引资纵深推进。今年以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960余批次,签约项目196个、总投资额653.89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85%以上。挂牌成立驻深圳联络中心、驻上海联络中心,积极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活动20余次,成功承办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签约活动,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10余次。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示范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完善项目源头审查准入机制,召开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评察落地会商会、招商引资意向项目研判会、“三个一批”项目推进会等10余次,论证研判重大项目35个,投资30亿元的新一代智能手机精密制造、投资20亿元的绿色重卡智慧出行系统、投资10亿元的年产12万吨铝基新材料、投资9亿元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等项目成功引进,陕西海澜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基地、纳米橡胶复合材料、优必选优生态科技中心中原总部、特斯联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项目布局济源。落实重点外资企业“白名单”服务制度,引进智慧换电、智慧农业种植2个外资项目,新注册济源德博茨、河南龙兴科技等4家外资企业,新注册外资企业个数创历史新高。
三、对外贸易稳量提质。加快培育外贸主体,新引育10家进出口实绩企业、总量89家。新增出口商品82种。新增贸易伙伴15个。依托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对金利、万洋、豫光等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2024年,济源加工贸易额283.9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值的62.2%。全省首家白银加工贸易企业山立珠宝,出口首批加工贸易银首饰金额192.8万元,标志着济源加贸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为外贸企业发放省级外贸突出贡献市县奖、边境港口双向直达班列补贴、开拓国际市场等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
四、消费能级全面提升。出台加力推进汽车报废、汽车置换、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及旧房装修、厨卫改造6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细则,争取中央、省级资金1.2141亿元,拉动消费6.37亿元。新增电商企业30余家,新增批零住餐入库企业73家。开展网上年货节、大型购车节及汽车、家电“三进”巡展等活动60余场,改造提升5条特色商业街区,创新多元化夜经济消费场景,新认定4家“济源老字号”,那些年小镇荣获2024年度“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加快时尚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宝龙广场时尚商圈、北海优生态科技中心开业运营,拉动新型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