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安排部署,深入分析2022年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形势,形成如下报告。
一、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一)实有市场主体平稳增长。截至6月底,济源实有市场主体81407户,去年同期79136户,同比增长2.9%。其中实有企业20216户,去年同期18820户,同比增长7.4%,在各类市场主体中增速最快;实有企业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增长较快,分别为12.4%、7.0%;个体工商户59940户,同比增长1.5% ,在各类市场主体中增量最多;实有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6388亿元,同比增长416.5%,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增长28.32%,私营企业增长4.96%。
(二)新设市场主体同比缓降。上半年,济源新登记市场主体5443户,同比下降20.00%,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44.6户(节假日除外)。新设市场主体中,企业1626户,同比减少7.19%;个体工商户3794户,同比减少24.56%;农民专业合作社23户,与去年同期持平。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新设138户,逆势增长12.2%,彰显政府发力提振市场信心。
(三)注销市场主体爆发增多。上半年,济源共注销市场主体6459户,同比增长113.1%,其中6月份2865户。注销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6040户,占注销总数93.51%。其中批发零售业3387户、住宿业955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83户。这些行业市场主体普遍规模小、抗击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
二、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三次产业比例合理度更优。截至6月底,济源实有第三产业市场主体72467户,占市场主体总量89.02%,同比增长1.74%;第二产业6225户,占比7.65%,同比增长19.50%,增速最快;第一产业2715户,占比3.33%,同比增长0.6%。实有企业中,第三产业15242户,占比最大,达75.40%,同比增长4.67%;第二产业4220户,占比20.87%,同比增长19.82%,增速最快。
(二)新设市场主体集中度更高。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建筑业市场主体量位居前四位,分别达到2140户、663户、491户、426户,分别占新设市场主体39.32%、12.18%、9.02%、7.83%;从增速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前三,分别达52.22%、51.90%、35.55%。
(三)注册资本增速度更快。截至6月底,济源市场主体实有注册资本6388亿元,同比增长416.50%,其中企业实有注册资本6300亿元,同比增长452.43%;企业实有注册资本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同比增长28.32%,私营企业同比增长4.96%。新设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逆势增长84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新设企业注册资本78亿元,同比增长40.76%;新设企业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分别同比增长62.90%、31.83%,增势喜人。
(四)电商企业市场活跃度更大。在数字经济政策刺激下,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和相关镇办积极引导培育,新增传媒等新媒体市场主体76户,总数达到161户,同比增幅375%。济源万人以上粉丝抖音用户拥有量增幅20%以上,百万粉丝以上抖音用户开始带货变现。
三、下半年市场主体发展预测
(一)平台经济有望爆发增长。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后疫情时代市场主体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逆势增长52.22%,显示出实体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化的强劲势头。平台经济集群注册已初见成效,北海街道猿狮科技公司已签约,沁园街道、王屋镇孵化园区正在运作。集群注册助力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规范管理、强化监管的助力下,平台经济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独特优势将会持续放大,将会催生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的市场主体落户济源平台。
(二)住宿业和餐饮业市场主体有望反弹增长。上半年济源住宿和餐饮业市场主体注销955户,去年同期注销423户,同比多销125.77%,户数降到冰点、跌到谷底。随着暑假到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跨省游等政策刺激,文旅市场回暖,住宿和餐饮业有望触底反弹,加速增长。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望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设530户,比去年同期391户新增139户,同比增长35.55%,增速较高。随着基建行业快速推进,租赁业特别是机械设备租赁业,有望持续增长。国内疫情好转后,快递等以物流为主的商务服务业,有望快速增长。
四、意见建议
(一)加快推进现代化服务业开发区建设。突出发展重点、优化区域布局、强化要素保障,聚焦物流、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科技服务、供应链服务、高增值信息服务、时尚消费服务、优质社会服务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济源现代服务业核心增长极,示范带动其他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服务产业,形成协同配套、集群集聚的服务业发展生态,培养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
(二)数字经济赋能平台经济快速成长。加快制定完善引导促进济源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大机遇,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能力,创新思维模式,开展集群注册科学监管,引导更多市场主体主动向数字经济、线上经济进军,推动更多更好的市场主体在数字网络空间诞生。
(三)信贷政策精准服务发力。健全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财政金融、工科、税务、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一致、集聚资源,进一步推动各银行机构增加对优势行业的贷款支持,对不同类型的优势行业市场主体,精准开发信贷产品,对优势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贷款增速应高于国家规定的总贷款的增长速度,帮助优势行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健康发展。
(四)集中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各部门加强政策配套,挖掘自身潜力实施更多支持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恢复活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效破解更多难题,防止工作单打一、简单化,避免一刀切、层层加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努力稳增长保市场主体。
(五)解放思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税务、公安等部门实行“关口”前移,到高校、产业孵化园、人才中心等场所,瞄准市场主体潜在人群,对口提供相关政策的解读与宣传服务,降低市场主体潜在人群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试错成本,最大限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六)强力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创新招商项目服务机制,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督查奖惩机制,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加快项目手续批办,做好要素保障服务,全力服务项目落地;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发挥企业、园区作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吸引更多企业来济源投资兴业;聚焦济源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培养更多协同配合、集聚效应的市场主体。
附件:1.济源示范区2022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新登记户数及注册资本情况
2.济源示范区2022年上半年市场主体实有登记户数及注册资本情况
3.各辖区2022年6月底户数排名
4.各辖区2022年上半年净增率排名表
2022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