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庄村
村居简介

南郭庄始为郭庄,传说是汉代天下名侠郭解故里。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郭解徙往关中茂陵。约元朔五年(前124年),因“大逆不道”之罪遭诛族。族人或逃亡外地隐居,或改为解姓,以致郭庄村千年荒芜,人烟消失。明清时期,李姓、张姓、赵姓等先后落户。近代,又有马姓、陈姓入住。村名仍称作郭庄。20世纪七十年代,因轵城公社南、北有两个郭庄大队,投递书信、通知开会时经常出错,于是更名为南郭庄,沿袭至今。

南郭庄地处轵城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的半丘岭地区。东接南李庄,西连泗涧村,南和齐庄为邻,北与河口村相毗。村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耕地1360亩。辖4个居民组,256户,1040人,村民散居于东西向、南北向的两条沟之内,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南郭庄旧有私塾。兴学办校始于建国初,先后设教室于村中庙宇和李家宗祠。1958年,盖校舍19间。1980年,建教学楼8间。2000年,生员达300余名,并设立初中班,规模扩大,又建起教学楼6间。南郭庄人席光国是清末最后一批秀才。民国初年,就读于上海中华教育专科学院。抗战前,曾担任济源师范校长,县教育局长等职。济源沦陷后,其坚持民族气节,不为日伪做事。南郭庄人席葆真,人称济源教育界泰斗。1984年,新乡地区教育界奖授“功德无量”的大型匾额,曾任济源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现在,南郭庄村考入名牌大学、并进修深造研究生和博士的年轻一代,要么移民国外,要么居住城市,故土的培育之恩还在。

1954年,南郭庄与岭头、齐庄等村因地就势,合建郭庄水库。水库最大坝高22米,坝顶高程186米,坝长60米,库水总容量为30万立方米,灌溉部分平原土地。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平沟造田,架起高低压线,建提灌站,保障了岭地旱涝丰收。1975年,垫起南北长120米、宽6米、高约30米的大坝,35米深的大沟变为通途。1994年,垫起南北长125米、宽5米、高25米的大坝,村民运货载物再不翻越深沟。1996年,村中开辟长800米、宽12米的主要街道,一举解决了人们行路难的问题。2003年以后,大街小巷硬化,村中央建500平方米花池,排水沟加了盖板,建起了垃圾中转站。南郭庄环境怡人,成为轵城镇“文明建设”达标村。

土地流转后,南郭庄多种经营齐头并进。养殖长毛兔和肉兔3户,年收入平均5万元;养殖蛋鸡一户,规模1200平方米,年收入6万元左右;种植蘑菇6户,年收入平均8000余元;养鱼一户,年收入万元有余;养羊一户,年收入万元有余。另外,培育小麦种子200余亩,每亩收入3000余元;蔬菜制种50余亩,每亩年收入3000余元。村民务工、经商、运输、建筑各行各业,各显身手。南郭庄人均现金纯收入居轵城镇前列。

村干部信息:

马纯良,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主持党务、村务全面工作。

张  战,支部委员,负责组织、宣传、安全工作。

刘  深,村委委员,报账员,负责残疾、档案、兵役工作。

马  强,村委委员,负责房建、综治、民调、环境卫生、农田、水利工作。

孙佩艳,村委委员,负责计生、妇联、宗教工作。

值班电话:0391-5595296


办公地址:轵城镇南郭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办公时间:

夏季 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冬季 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