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65951433/2024-0000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2日
标  题:
​ 济源经开区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济源经开区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3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济政〔20231号)工作要求,济源经开区相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1.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以“双十工程”为抓手,重点推进150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以上。

完成情况: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重大项目专项攻坚,发挥“专员+专班+早餐会”机制作用,实施一主体一领导,一项目一专员、一专班、一清单,紧盯时间节点,超前预判堵点,专题研究化解,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22个,投产项目21个,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截至2023年11月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5亿元,同比增长41.6%,预计2023年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16%。

2.聚焦“322”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深化以商招商、联动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产业链链主2家以上,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20亿元以上项目7个以上,各开发区落地“延链补链强链”项目5个以上。

完成情况:认真落实示范区“332”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方案要求,结合经开区实际形成落实举措,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有色金属产业链招商专班,细分招商区域,明确招商任务。全年围绕有色金属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总投资32亿元的万洋锌业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金利金锑航空及微电子新材料应用复合多金属制造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豫光年产1万吨铜箔项目、总投资4.17亿元的豫光金铅再生铅闭合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5亿元尚恩年产10万吨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氧化锌工业水环保综合治理及利用项目等6个项目签约落地

3.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模式,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30个以上、到位资金260亿元以上,确保“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不少于90个、投资规模不低于500亿元。

完成情况:全面研究国内有色金属、储能等产业发展布局情况,深入摸底园区企业发展规划,梳理更新经开区宣传册、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发挥“链长制”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作用,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瞄准“三个500强”、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加大招引力度,围绕铜冶炼及深加工拜访了江西铜业、安徽铜陵有色、云南中国铜业三大有色龙头企业;围绕硫酸转化应用,拜访了中科院广州化工研究所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材料研究院;围绕铜基新材料、铜基产品,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研科技集团、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路及电子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产业转化中心进行了深入洽谈;围绕有色产业上下游,先后考察了新昌铜业、中超电缆、福建卫东新能源、苏州仕净、天能集团、龙源电力、潞安太阳能、中国物流中物利和、长兴太湖能谷、厦门国贸、深圳紫辰星等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全年外出考察40余次,会见客商260余人次,洽谈意向合作项目30余个,签约项目211个,总投资134.2亿元,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7.79亿元,全省“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94.2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2个,已开工项目4个;参加省级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40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位于示范区前列。

4.吃透中央和省政策导向、产业导向、投资导向,抢抓政策机遇、聚焦关键领域,做实做优做准项目库,谋准谋实谋好一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文明、能源革命等领域项目,力争再谋划开工项目和前期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质量优良的项目储备库。

完成情况:立足经开区实际、抢抓政策机遇,围绕加快传统产业延链升链、新兴产业补链强链、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发展目标,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积极谋划项目。2023年经开区谋划实施项目83个,总投资737.6亿元,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1亿元以下项目12个。

5.重点抓好纳米初创孵化园三期、豫光1万吨铜箔、济钢装备大型化改造、金利低碳短流程新能源汽车及船舶用高纯锌、金马捣固焦炉大型化改造、金源化工苯加氢等项目,开工建设万洋高性能铜箔、鸿辛橡胶等新材料项目,布局实施氢能产业园、军品加工产业园,加快打造全国全省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纳米新材料产业园、国内首家可降解材料产业园,推动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变。

完成情况:聚焦重点项目推进,坚持每周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每周在项目工地召开早餐会。目前,豫光1万吨铜箔项目二期已投产,三期项目设备已定制;金利低碳短流程新能源汽车及船舶用高纯锌项目已完成基础开挖,项目工艺正在进一步优化;万洋高性能铜箔项目土地组卷资料省政府已批复,能评已批复,正在办理环评手续,土地勘测即将完成。狠抓有色金属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铜基新材料、高纯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2023年8月至10月,经开区主要领导2次赴北京中国有研科技集团、中国恩菲、中南大学等对接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同时重点围绕铜基新材料、再生铜等产业链,经开区主要领导先后赴上海、苏州、杭州、深圳、鹰潭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目前投资5亿元的豫光新能源汽车电解铜箔前两期5000吨已投产、三期5000吨项目设备已定制;投资1.5亿元的贵金属光电新材料(硝酸银)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投资投资52亿元的20万吨铜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已经签约,投资10亿元的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8亿元的航空航天铜基新材料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6.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环保等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加快推进5G终端精密制造、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孵化中心、豫光绿色有色冶金与新材料中心、科创岛等项目建设,完成智慧岛全省首批挂牌。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发挥双千兆城市优势,打造5G数字经济产业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完成情况:持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豫光绿色有色冶金与新材料中心已建成,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孵化中心正按照时间节点加快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已建成,预计2024年可建成投用。

7.实施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三大改造”,抓好济钢装备大型化改造二期、豫光再生铅短流程绿色低碳优化升级等40个重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实现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0%以上。

完成情况:围绕豫光、金利、万洋三大有色龙头企业及天龙焦化、中联水泥等高耗能企业,持续实施行业提标改造,先后实施了豫光再生铅短流程绿色低碳优化升级、豫光再生铅闭合生产线、万洋锌基材料绿色智造、天龙2号焦炉节能提升工程、沁北电厂机组节能改造、中联水泥烟气脱硝深度治理改造、苏州仕净年减排万吨级CO2和钢渣资源化利用等7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额17.7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9%。

8.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完成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修编,下放一批项目规划许可事项,建立亩均投入产出综合评价体系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

完成情况:持续推进“三化三制”改革,积极对标先进开发区,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到天津、福建晋江等国家级经开区考察学习,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探索运营公司市场化改革,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已初见成效:招引6家企业入驻园区,盘活标准化厂房42500㎡,新建标准化厂房13栋,建筑面积72585㎡,谋划、实施5个政府债券项目,总投资7.11亿元,申请专项债券资金4.31亿元,社会融资额度累计6160万元。积极承接“放权赋能”事项,制定《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工作方案》,行政审批大厅人员、设备到位并开始试运行。优化规划布局,推进开发区扩区增容,“一区带三园”新国土空间规划(面积为19.06平方公里)已经省政府批复公告。积极调整发展规划,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报省发改委审批。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环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及水资源论证正在编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