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TO001-3423-2018-09573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机关:
王屋镇
发文字号:
王政〔2018〕46号
标  题:
王屋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2018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
成文日期:
2018-03-25
发布日期:
2018-03-28
王屋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2018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

王政〔2018〕46号

王屋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2018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

意      见

各区、村:

    为做好我镇2018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全镇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2018年度全省畜牧兽医工作要点》、《2018年济源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意见》精神和要求,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和我市畜牧兽医有关精神和要求,围绕“创新、规范、完善、提升”的工作思路,以“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为目标,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中心,以动物疫病净化为抓手,以监测预警、检疫监督、示范创建、联防联控、应急管理、保险联动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作风建设,持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保险规范,努力提高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水平,保证畜牧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高效实施。

    二、重点工作

(一)以集中强制免疫为抓手,夯实防疫基础

一是不折不扣的做好强制免疫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化、工作制度化、队伍专业化、行为规范化”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集中强制免疫与防疫宣传、承诺书签订、档案建立、流行病学调查、养殖保险、无害化处理六项工作同步进行,全面开展春秋季集中免疫大会战,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行为规范明确。二是落实好免疫新政策。按照国家和我市口蹄疫“一退一进”,即6月30日后退出亚洲Ι型口蹄疫免疫,对猪实行A型口蹄疫免疫。三是务必做好强制免疫疫苗的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对强制免疫疫苗的管理,认真落实疫苗管理“三项责任、五项制度、六项措施”,完善疫苗管理使用工作程序,加强廉政建设,堵塞管理漏洞,避免疫苗浪费,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提供保证。

(二)以动物疫病净化为抓手,提升动物疫病管理水平

按照《河南省种畜禽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方案(2017-2020)》要求,推动相关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红黑榜公示,推动动物疫病防控从有效控制到逐步净化消灭转变。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定净化工作实施办法,强化示范带动,创新机制,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无疫小区。

(三)以强化监测预警为抓手,助推防控工作开展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镇防疫大队结合疫控中心要落实好全镇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调计划,要按照“三间”分布原则,合理布局监测网络,调整更新监测网点,围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等防治计划、国家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奶牛结核病等防治指导意见开展监测。重点做好种畜禽场动物疫病净化监测,政府招标强制免疫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病等)免疫效果评估监测,无害化处理场点病死动物样品病原学监测,非健康动物疫病和屠宰场等流通环节动物疫病、新发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监测。镇防疫大队要高度重视监测样品采集的真实性、代表性和科学性,严禁弄虚作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执法监督,对拒绝采样、监测和净化不达标的养殖企业依法查处,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二是按照我市家禽H7N9流感剔除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加大对H7N9的监测力度,对阳性样品所在禽群,应严格按照剔除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处置。要切实加强养殖场户综合防疫管理,加强对活禽及其产品运输工具、笼具、人员的消毒灭源,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按照农业部《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要求,积极开展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评估和病原学监测,评估疫情形势,为2018年达到小反刍兽疫免疫无疫、2020年达到非免疫无疫做好技术支持。三是注重监测结果综合运用。坚持动物疫情科学分析评估制度,分析疫情形势,排除风险隐患;要开展强制疫苗免疫效果监测评估分析,指导辖区选择合适疫苗开展科学免疫;要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阳性结果上报,做好补免补防和监测阳性动物处置结果的跟踪,对不按规定处置的企业,及时向市农牧局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净化过程中需扑杀的阳性动物依法监督实施无害化处理。

(四)以强化监督执法为抓手,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要严把产地检疫关。持续抓好产地检疫工作,推动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工作局面。推行“谁养殖、谁屠宰、谁申报”的检疫申报制度,实施检疫申报与养殖扶持政策的联动。强化动物养殖源头管控,规范检疫行为,推广疫病快速检测技术。完善常态化督查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和内部稽查力度,确保产地检疫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二要严把移动监管关。继续强化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制度和落地隔离监管制度,防范动物调运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严格落实对跨省调入用于饲养的非种用非乳用动物的到达报告制度,包村防疫员要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政策宣传,动物卫生监督人员要做好日常监督,发现跨省调入落地未报告行为的要立即查处。加强省境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和管理,严格实施监督检查。三要强化无害化处理监管。持续落实“一标两书三制四个严格”的工作措施,提高广大养殖场(户)无害化处理意识和责任感,从源头杜绝病死畜禽乱扔现象。制定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场无害化处理日常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督工作流程,如实填写有关监管记录,做到有效管控。加大对经营、运输、随意抛洒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无害化处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四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以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强化养殖档案管理为突破口,监督养殖场户切实落实畜禽免疫、调入调出、死亡及无害化处理等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要加大执法办案,建立完善网络举报平台、公布举报电话,实行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畅通举报渠道。重点加大对不履行动物强制免疫,出栏动物不申报检疫,不按照国家规定处理病死动物,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每一条案件线索,都要深挖深究,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五是强化检疫责任与纪律。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严格贯彻落实农业部“六条禁令”,按照“谁出证谁负责”要求,建立健全检疫监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检疫责任人员和责任区域,在工作单位和工作场所对外公示。加大内部稽查力度,通过明察暗访、公开举报电话、定期通报、重点督导和约谈等综合措施,不断规范动物检疫行为,严肃查处“倒卖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不检疫就出证”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升执法队伍业务素质。

(五)以加强应急管理为抓手,提升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能力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提升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化水平,构建预防与扑灭疫情相结合的防范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应急储备物资管理,修订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提高应急物资的科学使用效能。做好应急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工作,并录入全省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做好应急物资的统计工作;加强应急预备队建设,认真落实应急队伍备案制度和应急演练培训制度,加强应急预备队人员对各种应急物资设备操作使用的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能力;严格做好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应急值守、信息上报等各项日常应急工作。严格疫情接报和核查处置制度,对发现的疫情隐患,坚决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行动,果断处置,拔点灭源,不留隐患。

(六)以畜牧保险联动信息化为抓手,保证无害化处理到位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报告受理、工作指令、运轨派单、场户登记处理核查、资金补贴、视频监控等一整套的运转流程,加强对无害化处理的监督,防止出现工作风险和廉政风险。二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畜牧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产地检疫数字、养殖信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据、承保数据、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等融合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相互支持,进一步促进动物防疫工作更加到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养殖保险持续经营,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更加便捷。三是加大监督巡查。病死畜禽处理任务重,要求严、影响大,不仅是动物疫病源头防控的需要,也是食品安全的需要,还是当前比较敏感的环境保护的需要,要建立监督巡查制度,要求各区、村按照各自职责,对于城郊、村头、河流、水库、池塘等关键区域,发现乱丢乱弃畜禽尸体的要及时报告,快速处置、追根溯源,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七)以联防联控为抓手,统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对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要对未免疫牛羊做好监测净化工作,对免疫牛羊做好疫点清除和消毒,减少阳性畜数量。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落实检疫监管、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管理措施,强化养殖档案管理、强化牛羊移动监管,巩固防控成果。要对从业人员开展防控技术、人员防护培训,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程度,增强防护意识。二是统筹做好其它动物疫病防控。要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和防治计划要求,落实好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狂犬病、奶牛结核病等各项防控措施;要加强新发疫病(如塞尼卡病毒病等)的防控;要做好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病等常见疫病的防控;要积极配合国家做好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防堵,强化同有关部门的联防联控,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三、工作创新

(一)开展动物防疫标准化示范村创建

在全镇开展动物防疫标准化示范村创建,持续规范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一是免疫科学化。示范创建村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规范免疫档案、规范疫苗使用,认真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和全年补免补防,保证免疫密度、免疫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二是监测预警常态化。示范创建村要适时开展免疫效果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补免补防。同时,要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病原学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病原分布状况,为做好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消毒制度化。要指导示范创建村内规模养殖场户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消毒制度。按规程要求规范浸泡、喷酒、喷雾等各类消毒方法的操作,规范消毒药的选择和适用范围,规范消毒内容和消毒记录。对散养户要定期组织集中消毒。四是防疫设施化。示范创建村内的规模场要有完善的免疫器具、消毒设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疫苗贮藏设备等,能够满足日常防疫工作需要。示范创建村要有专职防疫员进行防疫技术指导。五是管理规范化。示范创建村要有动物防疫明白栏,规模养殖场要有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公示栏,各种规章制度健全。镇与村、防疫员与养殖户、养殖户与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层层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工作承诺书,明确防疫责任,明确工作任务。政策性养殖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引种申报和隔离观察制度,出栏检疫申报制度。

(二)开展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研究

以生猪保险为抓手,通过统计分析生猪死亡时间、死亡空间分布、死亡数量、死亡速度等要素,建立不确定具体病种的实时模糊预警模型;设定现场调查、诊断启动条件,建立具体到病种的精准预警模型,双管齐下,持续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准性,有效解决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收集滞后,生猪发病原因判定不准,预警质量不高等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统筹兼顾好主动宣传与应急宣传,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动员各方力量全方位开展兽医卫生信息宣传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强化风险沟通和舆论宣传引导。要指导防疫、监测、检疫等人员,引导从事禽类养殖、运输、屠宰、销售等密切接触人员落实好防护措施,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努力为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二)加强协作配合。加强和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健全兽医工作财政支持保障机制,落实国家动物防疫支持政策,健全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病种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优化统筹强制免疫、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为抓好各项措施的组织落实提供要素保障。

    (三)强化督导落实。要继续坚持一年2次考核和督导检查机制。要强化行政推动,镇、村两级都要建立分片包干,定点督导制度,强力抓好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导,限期整改,指导基层落实政策,推进工作。

王屋镇党政办公室                        2018年3月2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