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经过无症状感染期(亦称潜伏期),到发展为艾滋病前的阶段,叫做艾滋病病毒感染(HIV感染),被感染的人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经过一段时期,病情已经发展到发病期,出现艾滋病相关的指征性疾病。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艾滋病病情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感染艾滋病后的2—4周),可以表现为低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但是因为没有特异性症状或体征,常常被忽略。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一般为8—10年,但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一些病毒株感染后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没有自觉症状,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期,病毒在体内经过长期复制,CD4细胞逐渐下降,导致人体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4、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有哪些特异性症状吗?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约50%的感染者急性期会出现发烧、腹泻等类似感冒、胃肠道感染症状,并没有特异性症状,因而会被忽略或仅作为感冒处理。
一些网友关注全身痒、出红点红斑、嘴唇白点、黑斑、长痘、水样大便等症状或体征,但都不是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的依据。
如果有相关的健康顾虑,建议立即到当地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寻求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
5、艾滋病可以被彻底治好吗?
目前艾滋病并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形成一个病毒存储库,比如潜伏在大脑、骨髓细胞、睾丸、肠道淋巴结细胞里,而我们现在临床当中应用的抗病毒药物都很难清除储存库中的病毒。
不过,目前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能够很好地帮助感染者控制好自己的病情,重要的是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链接知识: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报告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万例,我国艾滋病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我国报告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万人们对艾滋病普遍易感,三个传播途径包括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包括易发生高危行为的人群、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等。青年人感染上升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艾滋病防治挑战,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0例左右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专家指出,青年学生感染主要是经过性传播途径,所以要在他们当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的防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