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济水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大战略”和示范区“七个作示范”的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全面实施“城市更新提质、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治理提效”三大战略,进一步挖掘老城新亮点、打造城市新名片、激发经济新活力,“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济水”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办事处荣获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济水城市书屋荣获2023年全国最美工会劳动者服务站点,周园社区荣获2023年河南省老年友好型社区。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统领、夯实思想根基,持续锻造坚强堡垒
一是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各类学习方式和载体“沉浸学”,依托“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中心组理论学习、“济水大讲堂”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开展第一议题学习30次,中心组学习12次,领导干部上党课15次,“赶考路上有我”书画展、思政课、读书分享等活动100余次,迅速在全街道范围内掀起学习热潮。二是在走深走实中推动“五星”支部创建。持续探索“四联四共”联动创“星”工作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优势、发展效能,成功孵化放心消费商圈、邻聚力、村社e家、26℃城市暖心驿站等四个党建联合项目,促进辖区居委会、社区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共创共赢。为各支部量身定制“星耀计划”,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督导,一手抓规范化提升,确保高标准完成创建任务。三是在高质高效中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力度。构建“优秀人才→党员后备→‘两委’干部后备→居委会党组织书记后备”培养链条,严格按照储备比例、年龄、学历总要求,推动村级后备力量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共确定支部书记后备人员13名,“两委”后备人员19名。四是在出新出彩中抓好党员管理。严把党员“入口关”“质量关”,抓好发展党员各个环节,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全年共开展党员发展专题培训2次,确定入党积极分子7名,发展新党员7名,转接党员139人次。创新流动党员“线上+线下”补学送学、“一人一包”结对管理等措施,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乡、流动不流学。五是在落细落实中抓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两企三新”组织信息摸排,建立动态台账,推动“两个覆盖”工作常态化摸排、动态化组建、规范化提升。目前,辖区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覆盖党员99名、职工1168名。六是在从严从实中淬炼能力作风。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发放廉政提醒函83份,指出风险点103处。从严查处一批“蝇贪蚁腐”,给与纪律处分5人,将查处问题同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深入查找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份,完善项目管理、自建房管理等制度6项,推动落实整改问题9个,为群众办实事15件,确保集中整治见底见效,着力营造济水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坚持稳中求进、促进提质增效,持续迸发经济活力
一是高水平完成指标任务。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550万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650万元,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00万元,同比增长5.6%。二是高标准推动项目攻坚。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年推动市台账项目12个,总投资24.4亿元,预计完成投资9亿元,其中,开源世家、济水一中改扩建、济源故事文旅研学等项目已建成投用;关帝街特色街区建设、豫光文化活动中心、济水河畔国潮文化创意园、二院病房综合楼等项目已总体完工;济源宾馆、工贸中心、豫光记忆城市文化创意园区、济水全民智慧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北街棚户区改造正在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其中8号楼已建至地上5层,9号楼已建至地上10层。三是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坚持特色发展以特取胜,聚焦养老、电商、文旅等特色产业,深入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招商活动,积极对接考察双鹿福辰智慧能源、工业碳清洗、睿阳海绵钛等项目,突破工业发展短板。利用济水核心商业区优势,新落地伯恩养老优+、衣聚汇仓储城、维也纳智好酒店等服务业项目。全年签约“三个一批”项目12个,豫商大会项目1个,河南与跨国公司交流会项目1个,实施飞龙冷链装备制造、豫光记忆城市文化创意园、东方易电智慧换电柜等招商引资项目15个,到位资金25.9亿元。四是高站位布局产业发展。利用现有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集聚优势,整合特色街区、商超夜市、游园广场等资源,建立起“两横三纵、多枝互补”(两横:宣化街、周园路;三纵:沁园路、关帝街、天坛路;多枝:济水河畔国潮文化创意园、南街商业区、信尧购物中心等)的新消费发展格局,为济水全域夜经济发展赋予新动能。以“‘十百千’企业培育”“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行动为抓手,发挥惠科数据、狮猫互娱、博亚恒泰等高新企业带动作用,建成济水数字标注产业园、电商直播产业园、客户服务产业园,吸引江苏玖玺工业物资供应链、上海拉卡拉移动支付和北京通州扶贫商品供应链入驻济水,数字消费已成为济水经济发展新引擎。积极与高新区、经开区沟通,借助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等工业经济发展平台,与苏州中洁利环保科技、山西华拓电气等企业开展合作对接,目前飞龙冷链装备研发制造项目已落地高新区矿用电器厂区,济水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再突破。
(三)坚持惠民为先、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增进群众福祉
一是建造宜居城市环境。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对林业局家属院等2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36栋居民楼,1127户居民,建筑面积13.74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织密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围绕医养康养、日间照料、社区助餐、老年大学等养老需求,搭建起“1+12+N”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群众有需求、五社有资源、社区能联动”的工作局面,省、市级领导多次到济水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调研,济水养老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持续巩固创建成果,每月开展专项行动,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各类台账1000余项,修补路面、下水道盖板300余处,高质量完成大张停车场硬化工作。聚焦环境质量改善,开展“六清”活动,整治“十乱”现象,加快推进西街社区公园建设,南街口袋公园已建成投用,为宜居济水增添了生态底色。二是营造宜业发展环境。高标准打造便民服务大厅,以便民利企为根本、群众企业满意为标准,设置劳动保障、民政服务、户籍管理等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的亲民便民利民服务。新筹建宣化街市场监管所爱心驿站,对玉仙、滨河、源园3个爱心驿站进行改造提升,玉仙社区驿站成功申报河南工会最美驿站。积极化解问题楼盘,完成西关、西街和南街居委会6栋商住楼不动产证办理,妥善解决了祥和景小区办证问题和星湖湾小区二期电力整改,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居民代表送上锦旗表示感谢。三是打造宜商营商环境。一以贯之擦亮“济水温暖”服务品牌,积极推行“码上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企业走访,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全年新增注册企业234家,发放企业码1907个,协调解决了宣化街交通隔离带拆除、恒泰街道路维修、建业步行街店外促销审批、电动车以旧换新展销活动场地协调等企业诉求20余件。持之以恒深化平安建设,以“三零”创建为抓手,依托“平安济源”“国家反诈中心”等平台进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开展平安建设、反诈宣传、普法宣传等工作,创新实施矛盾纠纷“四员三方”多元化解工作法,全年共化解矛盾纠纷88起,接访信访群众300余人次,有效处置星湖湾用电、周园路商住楼办理不动产证等多起信访案件。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聚焦燃气、消防、施工、教培、汛期等领域大力开展专项行动,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91处,拆除违规防盗窗2794处,推进“瓶改管”“瓶改电”175户,开展消防、防汛、防灾演练60余次,组织安全培训200余次,以安全稳定形势护航了济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示范区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政策显效发力,济水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定。但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业发展空间受限。济水作为老城区、建成区,大部分土地已被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工业发展潜力不足,财政增收缺乏有力的支撑点。二是产业结构转型面临压力。辖区商业业态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商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涉及金融、计算机、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且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为主要特征,经营形式较为传统,经营领域不够广泛。
三、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济水街道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济水”的目标任务,着力提增速、提位势、提质效,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济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在强基固本增效上展现更强担当
一是加强后备干部储备培养。紧盯2026年村(社区)“两委”换届目标要求,多渠道广招严选、全方位精准发力,注重后备人员实践历练和动态管理,实行“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帮带、“一人一档”定期考核制度,着力培育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二是持续深化“五星”支部创建。把抓当前与谋长远统一起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锚定创建目标、细化创建措施、持续精准发力,试点打造独具村居特色的党建品牌,使“五星”支部创建成为做实基层党建的“好载体”、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三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法。打好“管、育、训”组合拳,高标准落实“主题党日”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尤其是针对流动党员,持续创新管理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其学习成效。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在全辖区开展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风腐问题,用心用情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有力有效化解基层矛盾,为济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在夯实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突破
一是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入贯彻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要求和示范区“大招商、招大商”工作要求,依托“码上服务平台”实行“立体化”帮包,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做到全流程无缝衔接、全周期保驾护航,重点服务好豫光记忆城市文化创意园区、北街棚户区改造、飞龙冷链装备制造、建业蓝海家园、红枫工区大楼等项目建设,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经营主体在济水安心投资、放心发展。二是壮大特色发展“新平台”。依托现有的5个楼宇经济创业园区,发展直播带货、数字标注、呼叫中心、灵活用工平台等新兴服务业,重点加大“身边云”“猫匠”两个灵活用工平台对接服务力度,力争落地济水;加快发展“飞地工业”,借梯上楼、借地生金,与经开区、高新区合作开展差异化项目招商,突破工业发展短板,重点推进海绵钛等工业项目落地。三是绘就老城发展“新蓝图”。对八仙街进行综合改造提升,通过对全路段及背街小巷消防安全设施、电力、通讯线路、道路等进行改造,下大力气做好群众工作,打造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便民服务等业态为一体的集群化夜经济特色街;打造“宣化里”特色文化街区,依托宣化大街原纺织厂场地,对现有建筑外立面、灯光、内部场景进行导演式布置,融入宣化街记忆、历史沿革等内容,打造场景化、沉浸式特色消费圈,让宣化大街重新“活”起来、“火”起来。
(三)在宜居宜业城市上树立更高标杆
一是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按照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请民监督,改造后问效于民的工作思路,加快实施2024年20个老旧小区和配套设施改造工作,把更多功能嵌入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空间改造,重塑高品质生活空间。二是提升养老服务建设。深入实施“暖济惠老”品牌打造行动,健全完善可持续性的养老和医疗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健康管理、养老养生、医疗康复、照护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辖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助餐点运营全覆盖,高标准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三是维护安全稳定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防汛抗旱、民生保障、反诈宣传、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紧盯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大节点,坚持常态化排查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信访隐患,确保辖区大局和谐稳定,以实干实绩推进济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