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536/2024-00024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济水街道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5日
标  题:
​ 济水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
济水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

2023年,济水街道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建设宜学宜业宜居新济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先后荣获省卫生先进单位、双拥共建示范单位、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2023年亮点工作

(一)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主题教育有实效。以党员“户户行”联户走访活动为抓手,开展专题宣讲28次,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征集群众意见诉求311条,形成“2+2”重点调研课题,全体班子成员协同推进,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五星”创建有成果。创新实施“五线工作法”(凝聚先锋线,健全自治线,强化保障线,整合资源线,延伸服务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创新服务项目载体、搭建平台发挥作用,着力打造治理高效、服务精准的智慧型社区,“五星”创建得分预计位居全区第一。外宣工作有能量。主题教育、“五星”创建、基层治理等特色亮点做法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布信息40余篇,让外界更多地看到了济水务实重干、破难攻坚的强韧合力。

(二)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元至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2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2亿元,同比增长62.9%;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考核、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考核均排名第1位。堵点难点破题开局。搁置十年之久的北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关怀下,各项施工手续现办理完毕,正式破土动工;问题楼盘化解举措有力,因楼施策、对症下药,滚动式完善基础设施,分批次办理不动产证,完成祥和景、星湖湾等10余个小区900余户不动产登记,辖区问题楼盘化解率达98%以上;工业公司市场化运作步入正轨,将龙泉路原济水商场、济水大街原高互厂等14处土地及房产划转至济水工业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区位优势与上海道稳供应链有限公司合作,已完成3000万元有色金属贸易业务,签订10亿元交易合同。旧城面貌焕发活力。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加快,年度投资2563万元,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一楼一策、加强督导,今年改造的9个老旧小区进入收尾阶段,预计近期完工;关帝街特色街区建设进展顺利,年度投资3000万元,对整个主体建筑及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目前迎宾楼、小商品市场已建成投用,沿街居民自建房有机更新有序推进,预计明年可全部完工。

(三)民生保障有了新成效。养老阵地实现全覆盖。通过政策扶持、经费补助、机制保障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积极盘活居社闲置、低效房产资源,吸引北京安慈、上海伯恩等专业养老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带动各方投资1500余万元,搭建起“1+12+N”养老服务平台体系,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结合“三零”创建、“六查一打”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背街小巷整治、信访积案化解、自建房安全整治、燃气安全整治等重点工作,全年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示范区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政策显效发力,济水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定。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压力大。济水作为老城区,大部分土地已被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产业结构转型面临压力,企业用地供需存在矛盾。二是财政增收难。济水面临着后续发展空间不足、增长潜力受限的挑战,财政增收缺乏有力的支撑点,后续税源保障压力较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突出。三是历史包袱重。近些年,济水在发展中累积和产生了大量的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同时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区提质工程等民生项目和各项配套资金方面的刚性支出较大,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中虽有一定困难,但济水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济水街道将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推动济水经济社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2024年工作安排

(一)关于2024年度预期目标

2024年,济水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完成1.06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完成5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完成2000万元以上。

(二)关于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提质、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治理提效”三大战略,进一步挖掘老城新亮点、打造城市新名片激发经济新活力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树形象,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济水

(三)关于重点工作安排

1.坚持党建统领,夯实高质量发展“总抓手”。把党的领导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一是抓实“五星”创建。实施“正向激励、责任落实、红色治理”(即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安排包居干部驻村指导,构建“楼院党支部+物业公司+自管会”治理体系)三项机制,把“五星”支部创建与基层治理、项目建设、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党群议事亭”“城市爱心驿站”等红色品牌,畅通服务渠道,找准创建工作着力点、切入点,推动“五星”支部创建走深走实。二是夯实基层基础。打造济水党建特色品牌,持续开展居委会“结对竞赛”活动,“五比一争”(即比班子,比学习,比管理,比项目,比民生,争做最强党支部)促进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互促常态化、长效化;持续用好基层党员“提级管理”“分类管理”制度,深化党员“户户行”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做实清廉建设。扎实开展清廉单元创建,延伸打造“清廉细胞”,确保清廉机关、清廉居(社)全覆盖;强化清廉文化阵地效能,筹建“清风E+”村史廉洁展馆,做好数字监督平台数据录入、宣传推介工作,强化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廉政监督,不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2.勇于担责担难,打通高质量发展“硬堵点”。济水曾经是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近年来,随着城市东移,老城区资源递减,区位优势弱化,历史遗留问题突显,“人在走、商在散、财在流”的现象极具挑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直面困难、抢抓机遇、打通堵点、二次振兴是济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一是确保北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大头落地。备加珍惜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济水的支持与厚爱,备加珍惜北街棚改有利时机,持续加强与财政、规划、投资集团、金融机构等部门对接,用心用力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合力攻坚,确保北街安置房20249月主体完工,20256月交付使用,彻底解决群众十多年未安置问题,化解办事处最大债务负担,真正让济水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二是着力打造特色商圈经济。重点打造关帝街特色街区和豫光记忆文化创意园区两个特色商圈。关帝街特色街区按照“政府搭平台、集体唱主角、规划出亮点、建设创特色”的原则,激发南街居委会、居民自筹资金1.5亿元,对关帝街全段及两侧进行综合改造,一户一品、一区一景,打造具有济源城市历史记忆的民国风特色街区,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2024年计划投资1.2亿元以上,全面完成改造提升,改造完成后商户营收可实现翻三番。联合豫光集团投资6亿元对豫光老厂区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集生态性、时尚性、商业性于一体的工业记忆文化创意园区,用豫光历史发展彰显济源工业历程,用济水传统风貌唤起济源人历史记忆,用“济源记忆”重新汇聚济水商气人气财气。三是做活做优做强国有资产。积极盘活济水特有经营性资产,做强做大济水工业公司平台,通过无偿划转、委托第三方经营等方式,变“沉睡资产”为“活跃资本”,开展贸易业务,参与实体经济运营,拓宽办事处收入来源。

3.聚焦项目为王,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坚持“特色发展以特取胜”,立足济水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在旧城出亮点、老城焕新颜上做文章,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撬动社会资本有效投入,以最小财政投资取得城市面貌最大改观。因地制宜、有力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4年计划改造小区20个,总投资6756万元,涉及辖区群众1126户,重点通过主干道沿线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周园路、龙泉路两个精品街区,与豫光老厂区开发、关帝街改造提升点面结合、集合成片;坚持规划先行、一居一品、逐片提升,促使居民自建房改造与城中村基础设施完善并行,破解宣化三巷、黄家大院片区历史遗留问题,打造东园、西街新村城市有机更新示范点;用活用好旧城改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5亿元,对济源宾馆、工贸中心建设提升,打造旧城新亮点。二是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行动。以“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万人助万企”为抓手,在“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上下功夫,打造现代服务业体系。依托济水河畔文化创意园、南街特色商圈、信尧城市商圈现有优势,打造东、中、西3个夜经济生活圈整合辖区五个楼宇经济园区,发挥狮猫互娱示范电商直播基地引领作用,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电商孵化园,推动辖区38电商平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借梯上楼、借地生金,积极与市级国有平台公司对接,与开发区合作,强化浙江开元光电飞龙冷链等企业对接,实现济水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三是实施“暖济惠老”品牌打造行动。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做大做强济水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医养康养中高端养老品牌;做优做活居社日间照料中心,突出公建民营、以大带小、肥瘦搭配,重点打造南街、西关居委会日间照料中心,源园社区优+服务中心,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拉高标杆、争先创优,积极争创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

4.强化安全托底,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严防“黑天鹅”“灰犀牛”。一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广矛盾纠纷“四员三方”多元化解机制(即网格员,调解员,警格员,法律顾问;矛盾双方,社区党支部),用好“四小四大”工作法(即小网格、大预防;小讲堂,大教育;小微信、大宣传;小纠纷、大调解),成立“及时雨”矛盾调解室,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聚焦科技赋能,将数字管理融入基层治理,探索推进智慧村居(社区)建设。二是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街道“六有”、居社“三有”应急管理体系(街道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培训、有演练;居社有场地、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强化“3+9”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消防、燃气、建筑施工3个突出领域和其它9个重点领域),擦亮两个济水特色安全管理品牌(周四下午查,周五消消乐),积极争创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先进单位。三是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构建营商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项目专员”机制,发挥企业服务合力团作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点单式”服务,树牢“济水温暖”助企品牌,不断营造聚商兴商安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2024年,济水街道将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事不避难、行不避艰,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加快推动济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新局面作出济水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