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50742919/2022-0002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机关: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日期:
2022年02月02日
标  题:
​ 虎岭高新片区管理办公室2021年工作总结
虎岭高新片区管理办公室2021年工作总结

一、片区概况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虎岭高新片区地处济源核心区域,于2017年7月由原济源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而成。2019年11月,挂牌成立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虎岭高新片区管理办公室,同时保留济源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套牌子的管理模式。

片区现有企业380余家,“四上”企业11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业19家。

二、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片区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示范区决策部署,锚定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统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担当实干、创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3.5亿元、增长16.1%,工业增加值237.6亿元、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77.2亿元、增长3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53万元、增长14.8%。片区入选全国第一批“节约型机关”,科普日活动被评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荣获了“河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河南最具成长潜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成功申创“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和省级“机械基础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珠宝首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一)加强理论武装,全面提升政治能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入抓理论学习,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14次、“第一议题”学习44次92篇、机关晨论64期、理论宣讲5期以及红色诵读会、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30余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反复深入、及时跟进、联系实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工作会议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等内容,筑牢了思想根基,提高了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在“党群连心工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包联群众505户、企业66家,走访服务1200余人次,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二)压实党建责任,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党建工作纳入KPI考核,每周调度,每月小结,每季考核,每半年听取专题汇报,并全力做好巡察整改,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二是围绕主责主业优化组织设置,成立机关党委和企业党委,将机关党委划分为5个党支部,推进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集中换届,强化了支部作用。三是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每季度专题研究部署,班子成员带头进机关、企业、学校讲党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并持续深入抓精神文明建设,汇聚正能量,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四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并健全“片区管理办公室+公司+专业园区”发展模式,提炼片区、部门、个人各层级KPI指标,全方位进行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全面挂钩,干部职工履职能动性大大增强。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早间话廉”“清风传家”等活动,推行政企监察员、风险点月排查制度,聚焦重点工作监督检查140余次,党内警告1人次,约谈2人次,提醒谈话25人次,巩固了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加快项目建设,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坚持“项目为王”,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健全推进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开工见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3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0%。力辉钢绳一条生产线、金马大型化改造1#焦炉等11个项目建成试运行。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22亩、厂房4.2万平方米,实施多个新项目,并协调康桥绿郡复工,推动丽会玻璃收购兴隆玻璃深加工项目。

(四)强化开放招商,不断积蓄发展后劲。一是突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发挥3个驻外招商事务部、专业园区招商项目部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区属公司、骨干企业组建招商分队,精准对接目标企业,提高招商针对性命中率。二是加强与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协会等商协会沟通交流,开展钢产品深加工等专题推介7次,服务首届白银文化节成功举办,同时与中产集团、成都汽车研究院合作开展委托招商,拓宽了招商网络。三是开展区域合作,与洛阳高新区签订伙伴园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互建经济飞地和科创飞地。全年新签约项目14个,合同投资额28亿元,另有中钢院产业转移等7个意向项目计划签约。

(五)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内生动力。一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强企业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数达到39家,新认定科技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到42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入库“四上”企业9家;金马能源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互联网+孵化园投入运营并注册企业5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省级孵化器;成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锦源环保“无机陶瓷膜河水处理工艺”项目获省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优秀奖”,并获奖补10万元。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河南大学纳米中试基地入选首批8家河南省中试基地,推动高校与辖区企业达成合作3项。

(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一是加强载体建设。全年收储盘活土地1552亩,投资47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成道路4条及力辉蒸汽管网、CTA支线供水管网等。建成厂房和办公楼5栋7万平方米。二是优化企业服务。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举办“企业服务日”活动2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余项,引进人才620余人,获取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为19个项目代办手续70余项,完成4项区域评估报告。三是提升城市功能。完成三湖嘉园、驿城社区钥匙交付。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提升了园区形象。

(七)树牢底线思维,推动安全绿色发展。一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个,完成金马能源两座4.3米焦炉淘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约20%。二是压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开展安全警示教育20余次、排查整治隐患1000余项,完成27家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化工产业园管理办法》等制度,引进充实2名专业人员,其中化工博士1名。三是加强综治平安建设。完成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录入辖区51家企业及1893名员工信息,利用手机APP即可处理相关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