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50742919/2025-0030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30日
标  题:
​ 【暑期带娃户外玩,防中暑+防蚊虫+急救指南全攻略】
【暑期带娃户外玩,防中暑+防蚊虫+急救指南全攻略】

#疾控科普# #青少年暑期健康指南# 孩子们暑假撒欢,安全健康不能忘!高温、蚊虫、运动损伤…如何避免?这份超全防护指南来了!

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和强度

学生要坚持身体活动,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应不少于2小时,其中每天应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每周至少进行3天增强肌肉和(或)骨骼的运动,积极参加跑步、打球、健身操(舞)、跳绳等简便易行的运动,促进运动日常化。运动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态,如果孩子出现面部苍白、身体酸软无力、大量出汗等现象,应果断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减少活动次数,降低强度和数量或停止运动、补充水分,必要时及时就医。

运动开始前,应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强度低的运动开始,给身体一个缓冲期,以免突然间过大的运动量造成肌肉疼痛甚至是关节损伤。剧烈运动过程中如需要休息,需逐渐放缓动作,使身体运转慢慢平稳下来。如果突然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在静脉中,造成心脏缺血,大脑也会因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缺氧症状。

及时补充水分

暑期温度高,人体水分蒸发较多,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温白开水为宜,不喝生水。运动中或刚结束运动时饮水切忌一饮而尽,要少量多次,否则会给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过量饮水还会导致钠离子浓度降低,破坏机体内电离平衡状态,容易引发痉挛、抽筋。应避免含酒精、糖分过高及冷冻饮料,可适当补充些淡盐水或电解质水。

还可以通过多食用水果蔬菜来进行补水,如:香蕉、橘子、西瓜、番茄、黄瓜等,这些果蔬的水分比普通水更容易进入细胞,同时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可补充随着汗液而丢失的许多矿物质,如钾和钠。

食品安全记心上

在进入夏季后要做到食品安全“五要点”来规避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包括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安全温度、安全的水和食材。如需在外用餐,首选证件齐全、环境整洁、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就餐,尽量不在无证小店就餐。

预防食物中毒,不采食不认识的野菜、野果和蘑菇等。万一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谨防蚊虫叮咬

夏天是蚊虫繁殖活跃的季节,外出时应避免穿着颜色鲜艳的衣物,尽量穿着收口的长袖上衣及长裤,不要光脚,减少皮肤裸露,外露的皮肤上建议涂抹含有避蚊胺、避蚊酮等成分的驱避剂,使用驱避剂时应每隔数小时重复喷涂。避免在黄昏蚊虫活跃时段停留水边,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在外住宿,要选择环境整洁、防蚊设施条件比较齐全的酒店住宿;尽量不要在野外宿营,如果确实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一旦被蚊虫叮咬,应避免抓挠,可先使用盐水清洗、冰敷后对症处理;蚊虫叮咬后出现高热不退或大面积皮疹,需要及时就医。此外,还需警惕蜱虫、蜂、隐翅虫等昆虫叮咬,可能引起中毒或严重过敏反应,传播病菌。

一旦发现昆虫叮咬皮肤,切勿随意拍打,以免虫体碎裂残留在体内。如果被蜂蜇咬,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情况严重时及时就医。

预防中暑发生

儿童属于中暑的高风险人群,暑期户外活动时,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注意是否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松解衣扣,呼吸新鲜空气,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降温或在前额/腋下进行冷敷,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进展到中暑阶段。如果中暑情况非常严重,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在医生的评估下接受治疗。

若孩子在户外发热出现惊厥,家长应注意“六不要三要”。

一不要往儿童嘴里塞任何东西(手指/筷子/毛巾等可能造成窒息或牙齿损伤),二不要试图喂药、喂水或食物等(可能引发窒息),三不要强行制止惊厥发作(按压或试图束缚孩子抽搐的肢体),四不要掐人中穴、虎口(无效且可能造成皮肤损伤),五不要试图用酒精擦浴降温(可能刺激加重惊厥或导致酒精中毒),六不要摇晃或大声呼叫孩子(无法终止发作)。

一要保持冷静,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二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物,侧卧或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窒息),三要惊厥后及时就医,并尽可能记录孩子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利于医生诊断。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请及时呼叫救护车:惊厥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数分钟内反复发作、发作时呼吸困难。

加强安全意识与责任,提高紧急避险能力

对于孩子,不去无安全防护的水库、河流、湖泊、池塘等野外水域游泳或戏水,预防溺水;注意交通、消防、旅游安全;熟记各类急救求助电话,如报警电话110、火警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森林火警报警电话12119、交警事故报警电话122、水上求救报警电话12395等并及时求助。对于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务必尽到看管义务,不要专注于手机或其他事务;应教导孩子识别危险和基本安全知识,根据孩子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当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