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科普# 早期莱姆病,如果患者有疫区接触史和明确的蜱暴露或叮咬史,并出现莱姆病典型的慢性游走性红斑,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为莱姆病。
不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的早期莱姆病和中、晚期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症状,国外学者称之为最大的模仿者。临床上常常难以诊断,从而造成漏诊、误诊,大部分莱姆病患者得不到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转为中、晚期慢性全身性感染,导致慢性关节炎、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萎缩性肢皮炎等较严重的疾患,长期反复发作,以致丧失劳动能力、残疾,甚至死亡。所以莱姆病的诊断必须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的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得了莱姆病,如何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愈后才较好。出现莱姆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去当地正规医院就诊,告知医生相关的旅居史,有助于诊断。如当地医院不能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应及时咨询当地疾控中心。
莱姆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晚期莱姆病的发生。早期莱姆病患者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痊愈。根据莱姆病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采用的抗生素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不尽相同。如何预防莱姆病?
莱姆病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措施,即环境防护、个体防护和预防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1.控制传染源:家住林区的居民应注意经常性防鼠、灭鼠,避免鼠类将蜱带入家中或接触其尿而感染。家养宠物者应多注意动物的卫生,经常进行消毒杀虫。并且对狗等动物可进行疫苗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蜱多停留在高约30~75厘米的草端,有人、兽通过时,便攀附于其身上。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搞好环境卫生,清理驻地及生产地区环境及通路的杂草和枯枝落叶,造成不利于蜱类滋生的环境,或使用有效的驱蜱剂。
在林区工作、生活的人和去林区出差、旅游的人应加强个体防护,防止蜱类侵袭。可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颈部等。裸露部位可搽防蚊油,也可全身喷洒驱蜱剂。如果在蜱孳生的区域进行工作或活动,每天需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不能忽视对头发的检查,并及时除去身体上的蜱,个别种类的蜱可能非常小,尤其需注意。
3.预防接种:目前,国际上仅有动物莱姆病疫苗,尚未有可用于人的疫苗。
索 引 号:
750742919/2025-00294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1日
标 题:
【蜱虫叮咬后怎么办?错过早期治疗严重可致残】
【蜱虫叮咬后怎么办?错过早期治疗严重可致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