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科普# 夏天外出,不知道被什么虫子咬了一口,叮咬处出现红斑或身上出现皮疹,有的还会发烧,持续好几天;之后部分患者身上多处开始出现红斑,这些红斑会从一个地方逐渐消失再从身上的另一个地方出现;慢慢肘、膝等关节开始发炎,有的甚至出现神经根炎、心肌炎……别大意!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荨麻疹或过敏,很可能是被蜱虫叮咬感染了莱姆病!
这种病尚未被大众广泛认识,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种“小众”但危害颇为严重的莱姆病,以及如何防治。
一、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也叫莱姆疏螺旋体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也叫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
莱姆病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都广泛存在。我国至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群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疫区主要在东北、西北、华北、华南等地区。
二、莱姆病的易感人群与临床表现
人类对莱姆病螺旋体普遍易感,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感染后一部分人群出现显性感染,另一部分人群为隐性感染。莱姆病的流行以……为主。高发人群主要见于林业工人等野外作业人群、山林地区居民及旅游人群。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莱姆病特异的游走性红斑。中晚期莱姆病可出现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肢皮炎、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心脏、肌骨骼等其他系统损害的表现。
三、莱姆病的高发时间
早期莱姆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地区莱姆病的流行季节略有不同。在我国东北林区,莱姆病初发于4月末,6月上、中旬达到高峰,8月以后仅见散在病例。这些季节性特征与某些特定的蜱(如北方地区的全沟硬蜱等)的种类、数量及其活动周期相关。但晚期病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
四、莱姆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莱姆病螺旋体的宿主动物较多,包括鼠、兔等野生脊椎动物以及狗、羊、牛等家畜。其中鸟类可长距离传播莱姆病螺旋体,有使疫源地扩大的作用。
莱姆病螺旋体主要通过蜱的叮咬传染动物和人。其它媒介如螨等也可传播莱姆病。
另外,莱姆病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和垂直传播。动物间可通过尿液相互感染,甚至可以传给密切接触的人。保存在4℃的人全血中的莱姆病螺旋体可存活25天或更长,所以输血或皮下注射都可能引起感染。并且莱姆病螺旋体在人和牛、马、鼠等动物中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索 引 号:
750742919/2025-00293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1日
标 题:
【夏天被虫咬后高烧、关节痛?警惕蜱虫传播的莱姆病!】
【夏天被虫咬后高烧、关节痛?警惕蜱虫传播的莱姆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