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43X/2012-00023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机关:
大峪镇
发文字号:
大政〔2012〕25号
标  题:
2012年大峪镇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方案
成文日期:
2012-04-28
发布日期:
2012-06-20
2012年大峪镇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方案

 

 

 

大政 〔2012〕25 号

                                   签发人:王剑波

 

 

2012年大峪镇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济源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促进大峪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大峪文化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济源市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繁荣基层文化事业,提升群众整体素质为目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努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益文化服务体系,为全镇“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三)发展事业与发展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保证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创新体制,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市场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农村文化的创造力和渗透力;

(四)重点设施与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原则。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业余生活需要。

三、发展目标

2012年,大峪镇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条件显著改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镇风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历史内涵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地方特色浓郁,文化综合实力不断进步。

四、主要任务

1、建立学习型政府。强化“四化一考”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强化学习意识,做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创新机关干部学习模式,深入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拓展学习领域和学习平台、丰富学习内容,培育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调研的基础上,实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把学习作为工作的需要、生活的习惯。

2、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扎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大峪人”、“学习雷锋好榜样,文明创建我先行”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做好“身边好人”、“道德之星”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中心示范村和农家书屋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在我镇基本实现“一村一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提高文化服务中心与农家书屋工作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满足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牵头组织“送戏下乡”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使覆盖面达90%以上;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党报阅报栏、农村广播大喇叭等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享有免费或优惠的文化服务;2012年我镇要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站,扎实推进青年志愿工作及青年创业协助工作。

4、大力繁荣群众文化。加强戏曲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农闲等时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重点办好小浪底钓鱼节文化活动;挖掘、扶植“一村一品”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深入挖掘基层文化能人、善于发现培育一批农村文化热心人,积极组建农村文化发展团体,开辟文化活动阵地,发挥民间艺人的基层文化带头人与服务群众作用,使其成为一支长期扎根基层、拉动基层文化繁荣的主力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抓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绘画、书法、摄影、工艺品等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切实加强文化艺术普及工作,提高农民文化艺术素养。

5、壮大沿黄文化产业。以沿黄山水为本,以黄河文化为根,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沿黄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区,把沿黄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集中建设黄河经典文化园。借助有关黄河诗词篇章、成语、谚语、传说、故事,着力建造鲤鱼跳龙门、长河落日圆等人文景观,使诗文意境在山水包装上体现。集中打造黄河民俗文化园,收集沿黄农业生产工具,再现沿黄生产场景。

集中包装黄河特色文化园。把“七仙女下凡、大槐树联姻”的故事与黄河开发有机结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爱情观光园,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提升景区的人文品位。

沿黄生态文化做大做强,必须用规模支撑文化品牌、用时尚丰富文化品牌、用活动激活文化品牌、用山水引领文化品牌。规模要做大,线路要拉长,景点要做多,时尚要体现。一方面保持文化的原真性,另一方面要和现代生活接轨,适时、适度、适地的选择时尚,吸纳年轻旅游群体;活动要丰富,活动是一种流动的文化,要积极开展观瀑节、鲤鱼跳龙门成才节、赏花节、摄影节、赛船节等,集聚人气;山水要灵性,山要青山,水要秀水,着力绿化沿黄荒山,以槐树为主。多建小桥流水人家,以山水的特色打造大峪一流文化品牌。

五、工作要求

全镇上下统一起来,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督促此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各部门分工负责,落实各村目标责任制度,形成全镇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充分发动全镇干部群众参与进来,做到全民参与,共同进步。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文化  发展  方案

大峪镇党政办公室                  2012年4月28日印发

(共印40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